主办: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弘扬民俗文化,潜心有根德育------记政协委员高波

 民俗文化高波工作室正式成立啦!这是惠山教育的一个创举,是钱桥中学“一校一品”的体现,更是高波老师潜心有根教育的成果!

 民俗文化高波工作室由高老师领衔主持,共有6所中学的12位老师组成,他们有个共同点:热爱传统文化,有志于挖掘和开发民俗文化的教育资源。高波工作室的第一个精心之作—民俗文化展览馆也于2012年6月13日正式揭牌,四百多平米的展馆分为七大展区:倾听远古的呼唤、触摸平民生活、感受旧时百工、体味先农辛劳、探寻太湖水韵、土与火的艺术、感悟江南营造。馆内共有1000多件实物展品和50余幅图片展示。

 民俗文化展览馆的创办人—高波,是钱桥中学的美术教师。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高老师到正在拆迁的一些老村落去找寻几个陶罐,想把它们用来作写生课的静物。可这一找,高老师从此就没有停下来。他不仅捡到了用于写生的大批陶罐,还捡到了其他很多老物件。看着城市快速地蚕食着农村,古老的村落、幽深的巷子一个一个在身边消失,高波意识到:轰鸣的推土机不仅铲平了一个个村落,还带走了它们的历史,它们的故事,千百年来原本依附于乡村田园的民俗文化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破坏。他觉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担当起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的责任,并把它传递给下一代。高波把这一想法和德育处的老师进行探讨,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大家共同策划了学校的特色德育品牌——有根德育。高波每次出去都会带上相机,刻意地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古老的村落、幽深的巷子、斑驳的老墙、蜿蜒的小河、苟延残喘的老屋……都收进了高波的镜头之中,一件件老物件也被高波收藏。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存放了大量的乡村老物件,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2005年高波老师终于编撰成钱桥中学的第一本校本读物《旧物新语——无锡民俗文化考察》,此书一出,很快在校内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学生自告奋勇加入了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行列,纷纷拿出家里的老物件捐赠给学校,也不断为高波老师提供征集和拍摄的相关线索。

 高波就这样一路找寻一路收集,为此,他也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委屈和艰辛。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高波老师自掏腰包,花一万六千余元购置了专业的相机;为了跑得远一点,他在电动车后架上又装了一套电瓶;每当老村落将要拆迁,总能看到高波老师穿梭的身影;为了征集到老物件,一个村子往往要跑上好几次,最多的一个村高波老师竟跑了二十余次,用电动车和三轮车拉了十几车的老物件,其中,有八百多斤的马槽、五百多斤的磨盘、石碾子,三百多斤的水龙,它们都是靠肩扛手搬运回学校,其艰辛可想而知。“高老师是个文弱书生,竟然能吃这样的苦!”经常给高波运送老物件的车夫常常感叹,所以每当抬一些沉重的东西他总是把绳索往自己的肩头移一些,有好几次高波和车夫抬东西,因为东西太沉,扁担一上肩,连腰都直不起来,这时就会有村民或民工主动上来帮忙。多少个星期天,高波都是满身尘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妻子常会发现他的衣服破了,手掌磨出了血泡,腿脚被钉子划了。有一次,高波从一间百年老屋的楼梯上摔下来,大腿上划出了近10厘米的一道口子。妻子除了埋怨,剩下的只有怜惜。多年来,高波从来没有向学校领导申请过一次加班补助和交通补贴,如今陈列馆里的好多物品还是其自掏腰包从市场上买回来的,甚至他连家传的几块老玉都捐给了学校的民俗馆。“现在拆迁的速度太快了,前年还看到钱桥地区有二十来个砖雕墙门头,今年就只剩下寥寥数个了!”高波有时也会在同事面前感叹。停下脚步实在是于心不忍啊!“抢一件算一件吧!”可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作为政协委员的高波撰写了提案《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民俗文化亟待抢救》,引起了区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在高波身边也凝聚了一批像他这样的民俗文化卫士,社会上关注民俗文化保护的热心人也日趋多了起来。

“社会在发展,文化在前进,保护民俗文化不等于守旧,更不是食古不化。保护民俗文化并研究它,正是为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和谐统一。”—高波如是说。如今,民俗文化高波工作室的成立,为高波和热爱民俗文化的热心人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高波的辛劳成果也成为钱桥中学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很好的教材,不仅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更对学生具有较大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电话:0510-83598637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文惠路8号

备案号: 苏ICP备09100111号   版权所有: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无锡市互联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