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近年来,我区以中央和省市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为指导,以“桃娃说法”为品牌,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搭建起覆盖全区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率先成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构建了公共法律服务政府采购平台,还在人口集聚地设立了18个法律援助联系点、5个公益法律服务站点、6100块便民公示牌,打通了“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今年以来,我区更是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推出了“桃娃春播·百名律师百千万”公共法律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惠山区无党派代表人士联谊会通过向区司法局调研,并走访基层,初步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建议。

一、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整合服务资源,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我区以“桃娃春播”为行动品牌,全面整合司法行政和法律机构资源以及服务对象资源,发动区、镇、村三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185名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含26名实习人员)与辖区内110个村(社区)、94家学校和医院、1606家企业、11000户居民结对。具体推出了五项具体行动:一是法治强村行动。通过积极参与村民依法自治和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完善工作,推进农村治理中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依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二是法护成长行动。健全校园法律顾问制度,通过开展“十万学子法律行”、问题青少年“扶贫帮困”等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理念。三是平安医院行动。通过普遍设点医患纠纷调解室,发挥法学、医学专家库作用,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测预警机制,多元联动化解医患矛盾纠纷。四是法律暖企行动。通过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专业法宣传活动,建立“法润企业”微信服务群等措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五是法惠民生行动。通过制作新型便民公示牌,创新建立“法治楼道长”制度,定期向居民推送风险提示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持续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获得感、满意度。

2、改革制度机制,促进了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推行“局所对接、所所对接”机制。建立了区司法局与街道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局所对接”机制,街道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对接,律师事务所与法律服务所“所所对接”机制,推进法律服务工作不断向基层村(社区)、企业实体、百姓家庭延伸拓展。二是构建项目化管理机制。推出“村规民约与法同行”、“法塑新生”等17项重点项目,服务对象涵盖政府、企业、学校、医院、青少年、特殊人群、桃农等,实行政府服务外包专业化运行。三是搭建微信服务平台实时互动,开发了“法润惠山·桃娃春播”微信公众号,组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与结对企业、社区、居民建立了188个“法润企业”、129个“法惠民生”微信群,围绕企业经营、民间借贷、婚姻家庭、消费维权、损害赔偿、村民自治等热点问题在群内进行免费风险提示和释疑解惑。截止2017年12月,已推送各类信息12000余条。四是设立“法治楼道长”。由驻村(社区)律师和法律服务调解人员担任“法治楼道长”,每人负责一个片区,针对热点问题进行以案说法,面对面、一对一释疑解惑,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得到法律帮助。五是培育社会组织。整合社会法律资源注册成立“桃娃”普法研发中心、创意法治宣传服务社,指导各镇(街道)组建了法律先锋爱心协会等7个普法社会组织、八八六八法律服务社等9个社团组织,还组建了7支法律服务队,提升了全区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六是研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立足百姓常见、企业常遇、政府常用的法律需求,结合当前物业管理、房产买卖、企业经济纠纷、职工群众劳资纠纷等社会热点问题,运用鲜活案例开发2期8集4.3万册法律服务读本,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广大群众免费发放。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每天推送法律咨询问答,上传法律知识小贴士,得到企业和百姓的纷纷“点赞”。

3、强服务树口碑,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生根开花

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在紧盯基层需求和群众呼声下功夫、做文章,做到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在基层、落实在基层、受益共享在基层。

第一,坚持把解决企业法律困境放在首位。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企业或多或少都遇到过法律方面的困扰,特别是在9000多家小微型企业中,只有不到10%聘请了法律顾问。通过走访企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企业制作“法律体检报告”,从组织运营、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研判企业整体运营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整改建议,帮助企业规避公司设立不规范、合同订立不严谨、企业用工不合规等法律风险。

第二,坚持与基层法律需求高度契合。走访中有居民反映,虽然现在社区也有了法律顾问,但律师平时跟社区联系比较多,与百姓打交道少;处理集体法律事务多,处理个人法律事务少;有时百姓遇到问题联系不到人,很不方便。此需求催生了由驻村(社区)律师和法律服务调解人员担任“法治楼道长”实践,按照包干划片的原则,每个法律服务人员挂钩服务1个社区、100户居民,把法律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通过“便民公示牌”张贴到每个楼道口。截至2017年9月,仅通过微信群就已解答回复4000多条各类法律问题。

二、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存在问题

公共法律服务是指基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旨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所必需的法律服务,包括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案件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管理等。对照江苏省委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原则,大力培育公共法律服务组织,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还有诸多不足:

一是部门在普及公共法律服务方面的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重视,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不到位、公共法律服务采购机制不健全、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投入偏低等。

二是法律服务体系在有些方面还不能实现覆盖。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主要覆盖了村(社区),中小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覆盖率不到10%,公职律师制度尚未建立,公益法律服务专线的知晓率不高等。

三是法律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区现有8家律师事务所、9家法律服务所、1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还有近20个法律服务社会组织。但真正有实力研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机构少之又少,相对于社会的需求,供给能力显得很弱。

三、对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议的几点建议

为更好地落实中央和省委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要求,使之惠及全区居民群众广大企业,我们建议:

(一)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按照省委提出的“聚焦富民、聚力创新”的要求,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均等化、便利性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明确公共法律服务定位。把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公共服务范围,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原则,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落实政府责任,强化政府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实施和保障等作用,制订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主体责任、保障机制等,为公共法律服务长期发展提供指引。

(三)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政府购买机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政府投入动态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探索公共法律服务政府购买机制和补偿机制,推进法律援助对象由低保人群向低收入人群扩大。根据政府购买目录确定的内容、范围,按照人口基数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财政投入最低标准,安排公共法律服务财政预算资金,依照服务内容、质量和效果等开支使用,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目前已在法惠民生微信群里开展免费法律服务的法律服务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补助。

(四)加强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品质和供给能力。第一是要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司法行政机关要依法加强对法律服务业的监督管理,引导行业组织自治自律自我发展壮大。第二是要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着力清理整顿其他法律服务中介机构,确保法律服务市场健康有序运转。第三是要进一步研究鼓励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帮助法律服务业降低运营成本,培养本土优秀法律服务人才等方面出实招,以鼓励法律服务业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发展。第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和团队化建设,形成一批专业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合作团队,从而提升法律服务的品质,更好地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大力培育通过法律服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思维,培养群众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法律方式表达诉求、解决纷争,维护合法权利的习惯,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教育引导公民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法律服务人员以案释法制度。积极宣传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律制度,利用以案释法等形式引导全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自觉借助运用法律服务手段,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预防和解决纠纷矛盾。(无党派代表人士惠山区联谊会

电话:0510-83598637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文惠路8号

备案号: 苏ICP备09100111号   版权所有: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无锡市互联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