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盛”乡土人才队伍 “筑”产业兴区根基 ——关于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乡土人才是助力阳山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崛起的骨干力量。打造一支顶得上、用得好、靠得住的乡土人才队伍既是阳山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形成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先手棋”,更是在更高标准上建设“美丽阳山”的“动力源”。当前,阳山正面临着建设锡西花园标杆、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重大机遇,正在全力推进“一带促一带、双核双引擎、五区五联动”的主体战略,聚力打造“全业融合、全域美丽、全民共享”的阳山新城,需要大批科技种植带头人、民间技艺传承人、乡村振兴新农人、创新发展引领人等各领域的“田秀才”“土专家”“桃博士”。 在各级大抓人才工作的背景下,在各地抢抓人才的趋势下,政协阳山工委围绕乡土人才缺什么、建什么、怎么用等关系到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座谈和建言献策,提出思考和对策。

  一、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态势

  作为全国闻名的水蜜桃之乡,近年来阳山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外引和内育并举、乡土人才与领军人才并重、政策激励与搭台唱戏并推,培育了一支由“三带”名人赵逸人领衔、11名“三带”新秀和7000多名职业桃农、返乡大学生和创业青年为主体的乡土人才骨干力量。其中,赵逸人大师工作室成功入选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在2021年江苏省优质桃品鉴推介活动上,由阳山职业桃农培育的水蜜桃荣获3特13金20银,奖牌数位列全省第一。2021年度江苏乡土人才高级职称评审中,阳山“巾帼新农民”吴晓波通过评审,获评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深耕于阳山这片创业沃土的一批乡土人才典型开始走出无锡市、走向江苏省。

  阳山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创新创业优势,围绕“桃”文化、大作“桃”文章、深挖“桃”资源、打响“桃”品牌,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提升阳山的首位度和知名度,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水蜜桃连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名牌农产品、大赛金奖,入选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催生了独具特色的“蜜桃经济”。先后成功举办了桃花节、半程马拉松、大学生写生旅游节、蜜桃音乐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今年1-10月,度假区接待人数达到180万人次。阳山桃花节获评“中国优秀当代节事”称号,桃源村、阳山村获评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紫藤园等优质文旅项目不断涌现,成为承办旅游赛事、休闲活动、商务会议的首选地,假日游、周末游、休闲游的打卡地。借助乡土人才的智慧和力量,阳山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二、致力乡土人才培育比较优势

  阳山深入推进乡土人才“三带”工作,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选拨培养,完善荣誉制度,搭好舞台、建好平台,实现人才在产业中提升、技艺在产业中传承、乡村在产业中振兴。

  1、建平台助成长,把乡土人才扶上马。充分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对乡土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给政策、给扶持,优化资源配置,为乡土人才成长提供平台,健全工作机制。一是让乡土人才成为“香饽饽”。 无论是建设锡西花园城、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还是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都需要大批的乡土人才支撑,人才兴则事业兴。阳山及时融入惠山区人才建设体系,因势而为、顺势而动,把技术能手、创业能人、致富头雁等各类优秀乡土人才纳入 “先锋英才计划”政策体系,优先推荐入党,优先推荐参选“两代表一委员”,给身份、给名分。二是给乡土人才建好“练功房”。着眼公共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经营创业型,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聚集各类人才资源要素,为产业发展升级赋能增效。开办“大美阳山·乡村振兴”讲习所、“技术夜校”、“创业大讲堂”,广泛邀请“三带”人才、技术能手、专家学者定期开讲授课、答疑释惑、传经送宝。先后建成阳山桃文化博物馆,设立大师工作室、学习交流所、示范实践基地,组织青年人才与大师结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管用实用的定向培养、跟班学习和技术帮扶。三是为乡土人才戴上“大红花”。建立鼓励激励制度,对“桃”产业贡献突出、实绩明显的乡土人才,授予“农艺名师”称号,在职称评定上优先推荐。开展优秀“三带”人才典型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宣传报道省“百名示范村书记”桃姐钱惠菊、“中国好人”桃农协会秘书长赵逸人等各类先进典型,让乡土人才更有身份、更加体面、更受尊重,营造人人争当典型、人人争相成才、人人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呵护乡土人才茁壮成长。

  2、接渠道促发展,给乡土人才搭把手。注重接通渠道引入活水,促进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着眼典型带动、技术驱动、融合促动,推动人才流、技术流、文化流向产业链集聚。一是注重抱团发展。支持带头人、领头雁、传承人成立协会、联盟等组织,整合资源优势,融合产业发展,联合人才帮衬。省“三带”名人赵逸人,自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成立以来,历任协会秘书长,带领镇村农技人员,不断开展水蜜桃科学试验和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协会建立了桃农协会党总支,吸纳周边28个村、9100户农户,加速水蜜桃品质提高、品种优化、品牌亮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注重借智发展。坚持借智借力、互促互进,引进消化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推动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做到思想更新、观念更替、技术更迭,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共建教授工作站、水蜜桃研究所,聘请11名教授担任首席技术专家,解决枝枯病等重大病虫害。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南大学合作开发桃系列护肤品、蜜桃果汁、桃花皂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桃产业经济链条。三是注重携手发展。以锡西乡村振兴风光带建设为统揽,依托全国第一家田园综合体——田园东方,引入具有乡村视角的现代美学、创意设计人才,落地南艺写生基地,带动本土人才创新经营理念,革新管理模式,采用先进技术,深挖桃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与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紧密结合,形成生产要素裂变式反应,有效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支撑阳山全力打造太湖湾生态休闲地、长三角旅游乐选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

  3、搭舞台赋动能,为乡土人才送一程。着力释放乡土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形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育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为乡土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助力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价值。一是打造创业阵地。以冯巷、前寺舍、朱村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山南头文化艺术村为主,打造乡土人才实践的主阵地,错位布局、互补发展,形成“乡购”“乡居”“乡游”为主题的特色发展格局。通过举办桃花节、年味节、丰收节,以节造势、以节牵引,在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致中汇聚各类资源要素,繁荣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获得持续收益。二是培育创业抓手。制定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开办合作社经营现代农业,致力文化创意开发旅游项目,加入企业经营和社会治理,让大学生有施展抱负的舞台,有实现理想的机会,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先后有3200名大学生跳出农门再回农村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创办经营合作社169家,家庭现代农场40家,带动5000多户农民创收致富。三是拓展创业渠道。支持引导乡土人才积极抢抓“互联网+”业态新机遇,在资金、技术、政策帮扶下,利用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销售、品牌推广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创业渠道。先后扶持建立“桃”产品、“桃”品牌电商平台100多家,入驻抖音、天猫、京东、叮咚买菜、顺丰优选等网络平台,授权专卖店174家。瞄准一线城市、长三角消费市场,由政府主导,携手各大连锁超商,实现强强联手,叠加品牌效应,为乡土人才创业牵线搭桥,提供支援保障。“玉玉果园”“蜜桃匠”等一批桃农电商平台规模位居前列,销售额持续攀升,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三、乡土人才发展面临的矛盾形势

  近年来,阳山把培育开发乡土人才作为壮大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挖掘培育、服务保障,逐步建立乡土人才“成长链”,让乡土人才有名有为有舞台,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开启“十四五”二次创业新征程,现有的乡土人才队伍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动能换档提速,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和不足,针对人才“成长链”需要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

  1、乡土人才总量盘子不够大。目前,阳山镇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中,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较少,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占比更少。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推进,对当地青年人的虹吸效应导致就业人口数量难以增长,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年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劳动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进一步制约了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限制了人才储备总量盘子的扩大。另一方面,现有人才数据库中的乡土人才年龄偏大,面临着一批带头人即将退休而能够接班传承的青年人才不足,出现人才断档断代的问题。

  2、乡土人才质量素质不够高。乡土人才大部分从事基层一线劳动生产,受系统性教育机会不多,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知识面比较窄,主要依靠实践经验积累,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技术了解掌握不够,导致思想观念趋向保守,对政策理解和发展趋势把握不够,参与市场竞争和经营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另外,乡土人才队伍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少三多”: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头雁人才比较少;能够开创事业、开辟局面的带头人才、攻关人才比较少;挖掘资源禀赋、打响品牌名号的创新人才、营销人才比较少。在单项领域掌握一技之能的比较多;从事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的比较多;集中在改革创新要求不高、技术发展变化不大的领域比较多。

  3、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省市区先后召开了乡土人才“三带两助”推进会议,成立了“无锡市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制定了“太湖人才计划”“先锋英才计划”,出台了激励政策,对乡土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但从创造性落实上来看,与当前的人才工作要求、未来的发展目标任务还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不足:乡土人才的选拔培养、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回流、引进和使用乡土人才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和制度规定在执行落实上还不够到位;在制定乡土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方法手段上还有欠缺;如何发挥人才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将人才资源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还需要突破。

  四、“盛”乡土人才队伍的思考与建议

  深刻把握乡土人才发展阶段性特征,找准人才工作坐标,壮大人才队伍,建强核心能力,释放创新活力,加速构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化体系。

  1、解决人才成长难点,让乡土人才“破土发芽”。建设乡土人才队伍目的是发挥人才的智慧和技能作用,为阳山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要坚持不苟一格降人才。通过层层走访、各地推荐、社会申报等拉网式大排查、大筛选,把群众身边的人才“摸”出来;通过给任务、压担子、看发展,把会管理、能攻关、敢创新的人才“挖”出来;通过比武场、擂台赛、才艺秀,把有技能、有本事、有特长的人才“挑”出来,分门别类充实人才数据库、人才超市,补强人才队伍发展梯队。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随着近些年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建设,在阳山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一批拥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和市场考验的“弄潮儿”。看人之短,天下无一可用之人;看人之长,世间一切尽是吾师。只有突破对人才认识的局限,才能拥有更多的可用之才。要把隐藏的“潜力股”“绩优股”找出来、用起来、响起来,扩大乡土人才队伍总量盘子,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帮衬下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2、疏通人才发展堵点,让乡土人才“扎根串连”。解决影响制约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矛盾梗阻,需要拉直人才“成长链条”,疏通人才发展堵点,畅通人才生长空间。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着眼重点人才、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及时掌握底数、做好规划,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向上争取支持、向外争抢人才、向内打造人才。通过共建共享、携手合作、共同开发等方式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来、留下来、用起来;下大力气挑选一批本地的“土专家”“田秀才”“好把式”送出去,有计划地到院校、研究所、示范点学习培养、跟班跟训、挂职锻炼,着力培养人才骨干力量,解决现实需求问题。要坚持挖潜增能和政策扶持并举。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发展任务,依托职业院校、农技站、专家学者开设科技课堂、田间课堂、示范课堂,开展多元型、差异化、订单式培训,着力提升乡土人才职业技能。对“三带”人才、拔尖人才、头雁人才在职称评级、职务晋升、待遇补贴等方面要优先推荐、大力支持;对作用发挥明显、工作成绩突出、传帮带优异的乡土人才要大力宣传激励,让乡土人才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营造人人争相成才的良性竞争环境。

  3、消除人才服务盲点,让乡土人才“开花结果”。把乡土人才队伍建好用好关键是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干事创业、拴心留人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要完善培育培养机制。人才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培育、选拔、培养三个阶段成长规律,对症用药,建立长期培养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教技术、传帮带、给舞台、助成长。要健全创新创业扶持机制。对乡土人才、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政策帮扶、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创业指导、优化审批服务、解决融资难题、跟踪帮带问效。要优化奖励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基金”,用于人才表彰激励。每年评选一批在各自领域贡献突出的乡土人才进行奖励,引导乡土人才立足岗位各尽其才、各展其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在社会上树立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对返乡创业大学生、引进外来人才,在创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切实减轻经济负担,解除生活后顾之忧。(政协阳山镇工委)

电话:0510-83598637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文惠路8号

备案号: 苏ICP备09100111号   版权所有: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无锡市互联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