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构建“一体化”体系 提升“全方位”能力 ——惠山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总结回顾我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试点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惠山、法治惠山,按照区政协2022年度调研计划安排,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各镇(街道)及区有关单位,对我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试点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2022年3月11日,区五届政协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专门就“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议题进行了协商议政。结合协商议政和专题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惠山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惠山区委、区政府成立区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推进落实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通过三年努力,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区域社会治理试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区委《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区域社会治理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年度工作要点及“十大目标任务”重点事项、54项具体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区社会治理领域的重大行动,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建设、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技防校园建设、依法治区工作、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城市消防安全工作等有序推进;全区社会治理领域的重点项目,如非诉讼服务中心、堰桥街道惠民联调中心、长安街道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等先后投入使用;全区社会治理领域的重大技防工程,如新一代“雪亮工程”、惠山新城、天一新城、洛城警务工作站,洛社公安检查站、惠暨大道查缉堵控点等,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全区可防性案件下降19.1%。

  (二)区域社会治理责任链条得到有效传递。全区初步形成党委领导、层层推进的区域社会治理架构。社会风险防控机制上,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及信访稳定联合工作组,在全市率先研究制订《惠山区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联动机制工作手册》,组织各类专项排查40次,排查不稳定因素236起,预警本地涉稳信息374条、互联网涉稳信息3057条,全区群体性事件预警率和处置率100%,重点矛盾化解缓解率90%以上;安全稳定风险源防范化解上,深入实施反制、铸墙、净土、攻心“四项工程”,启动重点信访矛盾“百日攻坚”行动,分层次、分类别对群体性事件稳控、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安保维护、SJ群体、信访积案、住建领域、反恐反邪教等领域逐一召开专题会商会,推动16件重大涉稳风险化解缓解。

  (三)区域社会治理基层治理机制初步建立。出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一核三化”行动方案》,建立“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高质量推进“总站+分站”基层党建指导站建设、完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效促进基层服务优化、社会稳定。开展“红色物业”示范创建,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联动服务的“党建+物业管理”体系,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镇级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实现全覆盖,推动“援法议事村村行”,建立完善基层依法治理协商机制。创新“法治讲习所”“七彩楼道”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行“楼道理事小组—网格议事分会—微自治总议事会”三级自治体系,成立居民议事厅、组建楼道议事群等“有事好商量”百姓说事平台,让群众参与民生建设、问题调解、基础建设等社会公共事务。开展“德法同行·桃娃邀约”——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专项梳理活动和“百场法治文艺巡演”,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观摩活动、乡贤结对帮扶活动、“抵制高额彩礼”和“反家庭暴力”讲座,开设“身边好人”道德法治讲堂,举办“惠山好人”评选活动,打造乡风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

  (四)区域社会治理典型经验形成惠山样本。在全市首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十百千万”实事项目,即构建一个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覆盖十个以上社会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成百个以上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强千名以上矛盾纠纷调解员队伍、年内化解万件以上矛盾纠纷调解实例。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7个镇(街道)矛调中心全面建成,村(社区)矛调服务室规范化建成率95%以上,建成长安街道长乐社区、堰桥街道林陆巷社区、钱桥街道苏庙社区、洛社镇秦巷村、阳山镇桃园村等一批示范点,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7万件。惠联热电厂提标改造项目调试平稳运行,为重大“邻避”效应项目平稳运行提供了惠山经验。玉祁街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根植最基层源头治理”、钱桥街道“坚持共融共创,坚守为民初心,做好新时代社区发展三张答卷”、洛社镇“五网模式架起基层微治理支点”、阳山镇“共画乡村治理同心圆、共绘党群同行桃源梦”等被列为无锡市基层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二、惠山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区在试点工作中激发了活力,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区域社会治理网格化整合有待推进。近几年,我区在网格化上做了许多工作,建设了网格化队伍,但网格化在“整合社会资源、集成治理优势”上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彰显,相关条线部门的职能交接与网格职责承接不充分,工作运转不顺畅。目前,惠山区7个板块、113个村(社区)建成了557个综合网格和60个专属网格,配备有557名专职网格员队伍,网格看似全覆盖,各行业、各领域都按照条线部门要求建立了网格治理,但各治各病的现象极为突出,可以说是犬牙交错但咬合力却不强。安全生产网格、社会治理网格、城管网格、环保网格、税务网格、市场监管网格、社工网格、法律服务网格、矛盾调解网格、外来人口管理网格等等,可谓全面覆盖、全域治理,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社会治理的成本控制仍不够明显,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全区集成“一网统管”网格联动工作平台尚未产出高效。如何把各级各类网格队伍融合在一个工作平台上,而且能够很好地发生相互作用,仍是相当大的挑战难题。

  (二)区域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有待加强。惠山建区二十年以来,全区社会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从“农村”走向“城市”,2001年我们还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地区,到2021年城镇化率已达到77.19%。城市社会具有跨界、流动、快速、传导等显著特征,目前我们的基层社会治理仍然以传统治理模式为主,这种传统管理思维基于权力本位,突出特点是:以行政区划为治理边界、以层级政府为治理主体、以职能部门为治理抓手、以居住地管理为治理核心。这一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区域社会治理的“大格局、宽视野、广领域”要求。传统治理模式,可以解决一个个职责划分非常清晰的具体事件,但难于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职责事件。比如在信访积案化解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是需要依靠领导包案,本质上还是用主要负责人权力来推进问题的解决,即使解决问题的人经验再丰富,解决的一个个问题也不过是个案,很难通过一件事把其它事情做好。此外,传统治理模式,可以按部就班地解决常规性问题,但难以解决“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防范小概率事件带来的灾难,是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三)区域社会治理社会化途径有待探索。全区社会组织整体上发育不健全,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安维稳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不够明显;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调解员队伍建设,人民调解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整体年龄偏大,政策法律素质不高,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现象明显。调解经费保障落实难,有预算无经费的情况普遍存在;群团组织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预防违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青年参与缺乏支持。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滞后于青年日益增长的参与热情,还没有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开辟足够的空间,对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相关部门对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在经费保障、业务培训、孵化支持、联系对接等方面缺少有效举措;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不完善,尚未建成平行、互动、多样的群众参与网络平台。如何有效引导各界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治理,也成为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区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未来的趋势。惠山区的数字化到底怎么建,怎么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区域治理现代化绕不过去的重点课题。应该说这几年我区各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一直在建,一直在探索,但从我区当前情况看,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刚刚成立,部门和部门之间信息的互通互联共享还没实现,党委、政府对群众需求“痛点”和社会治理“盲点”还不能做到精准聚焦。以最近的疫情防控为例,相对于2020年疫情之初,虽然我们有了大数据手段,但目前“大数据+网络化+铁脚板”模式中,针对大数据分析、筛选、判断、决策还有问题,不加筛选海量数据,落实到社区进行比对管控,基层只能靠“人海战术”来承接这些工作,往往让社区工作人员“说破嗓”“跑断腿”,十分辛苦。说到底还是数字化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高效性、有效性、精准性,还没有体现。

  三、深化惠山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谋长远之计,行固本之举,方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部署,提出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应该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不断巩固深化试点工作成果,以“一体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一)构建一体化的党建引领体系,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的统筹谋划能力。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行业分割藩篱,统筹兼顾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进一步厘清权责,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探索网格化治理模式,有效解决部门分割、条块分割问题,提高基层治理整体性、协同性。二要充分统筹整合不同治理主体的功能,实现治理要素的深度融合,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多重困境,重构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内在结构。三要充分发挥区级层面的统筹协调作用,贯通区、镇(街道)、村(社区),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推动力量在基层集聚、问题在基层解决。四要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把区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主阵地,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广泛动员组织群众投身区域社会治理实践。通过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机制建设,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构建一体化的多元解纷体系,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的预判预防能力。一要完善三级“吹哨报到”机制。基层矛盾化解关键在于抓早抓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建立三个层次的“吹哨报到”机制。第一层次是村(社区)网格员“吹哨”,镇(街道)部门报到,“小事不出村”;第二层次是赋权镇(街道)信访联席会议“吹哨”,区级部门报到,“大事不出镇”;第三层次是区信访联席会议“吹哨”,争取市级部门支持,“矛盾不上交”。二要完善区级“一核多元”机制。妥善解决好12345热线投诉,是化解基层矛盾的第一道关口。针对疑难工单,相关部门往往缺乏向前走一步的主动性。要建立“一核吹哨,多元报到”的处置、监督机制,“一核”是区委区政府督查部门,“多元”是相关部门,做到“一口受理”。在“一核”领导下,让群众投诉在政府部门内部流转处置,“一个出口”反馈,而不是让群众拿着投诉材料奔走在各个部门之间,发出“推诿扯皮、投诉无门”的感慨。三要严格落实“风险评估”机制。重大决策、相关政策设计和出台前,应通盘考量、充分评估,落实政策出台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将可能诱发的风险因素提前预判准确,及时汇报“一核”,发起“多元”联商,力求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实现当下条件的最优化,力求每项政策出台前能够做到风险隐患最小化。对违反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要倒查原因,追究责任。

  (三)构建一体化的政务数据体系,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要有效运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智能化建设上升为重要的治理方式,为区域社会治理提供新的工具;二要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基础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科学性、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公共服务的便捷性。依托无锡市统一的“一云”“一网”“一中心”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突出在线政务服务、智能便民服务、智能决策指挥、智能政务办公等重点应用,推动实现“网上办”“掌中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数据应用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雪亮工程”成果,加强指挥机制、综合平台和基层网络建设,统一调配区镇两级软硬件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三要加快智慧研判平台建设。在风险防控前置化、矛盾预警智能化、专业服务精细化上出成果。运用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广泛汇聚社情、警情、案情、舆情,发掘和完善新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能力,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四)构建一体化的三治融合体系,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的群众工作能力。一要用“德治”润人心,打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广泛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德治教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形成好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的良好局面,让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二要用“自治”增活力,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增强对各类社会自治组织的组织力、掌控力。加大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壮大业委会、平安志愿者、村(居)民小组长、楼道长等群防群治队伍,提升开放共治水平,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三要用“法治”做保障,让良法矩阵夯实善治根基。整合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法律服务资源,构建覆盖面广、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四是要做好以安抚社会心理为主的群众工作。梳理社会情绪,把准社会心理脉搏,解决好社会心态问题。全面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心理服务阵地,建立“心理人才库”,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适时予以心理疏导和干预。对少数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甚至出现精神障碍问题的,及时帮助救治。

  (五)构建一体化的媒体宣传体系,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的舆论引导能力。一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媒体宣传体系。随着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二要依托大平台,发挥政务新媒体力量。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区镇两级政府不仅要建好本部门的信息平台,还要借助大平台之力,把握重要政务舆情,发布有效信息。三要建立和完善舆情发布、引导工作机制。要建立防范和应对机制,提前做好准备,有备无患,要阻止谣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告知真相,进行权威发布。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全媒体进行监测,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预测舆情发展趋势,并给予积极回应、引导。四要加强培训和锻炼,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六)构建一体化的资金队伍体系,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的保障支撑能力。一要以“财政支撑+社会挖潜”强化社区、农村治理资金保障。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工作的要求,将基层组织活动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社区工作者基本报酬、人民调解经费、社会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资金补助、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公共服务。统筹使用各级各部门投入基层开展社会治理的资金。积极发展根植社区、农村的社会企业,补充资金来源;二要以注册志愿者和进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为依托,组织开展各种社会治理志愿活动。同时发挥新社会组织人员、流动人口、新媒体从业人员等参与社会治理;三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培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对城乡社区工作者和网格管理员队伍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职业保障、表彰奖励,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四要坚持统筹推进,重点攻坚。将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区委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中破难题、开新局、创特色,全力推进我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为在新赛道上开创新时代惠山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创造良好环境。(区政协社会法制委)

电话:0510-83598637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文惠路8号

备案号: 苏ICP备09100111号   版权所有: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无锡市互联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