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关于关心教师健康问题的建议

                             提   案   第45号

案 由

  关于关心教师健康问题的建议

主提人

  前洲工委

提案内容

  多项调查和研究表明,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双减政策、延时服务等诸多因素影响,学校教师工作时长、工作强度、工作要求、工作压力等增强,健康状态总体不容乐观,且呈逐年加重趋势,而作为教育主要实施者,其会对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教师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生理方面,如慢性咽喉炎、静脉曲张、痔疮、颈椎病、眼睛疾病、呼吸道疾病、心脑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职业病;而心理方面,如性情急躁、精神不振、失眠焦虑、倦怠摆烂、抑郁厌世等,据不完全统计,高达53.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而相对于显性的生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常因其隐蔽性、长期性、隐私性等被忽视,而恰恰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甚至是伤害到教育对象——学生。西尔伯曼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不良情绪会使得他们更专注于控制、秩序和时间表,更强调学生的服从性,从而抑制学生的创造力。据此教师的健康问题要得到社会高度关注。
  造成教师健康问题加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工作时间长,随着延时服务的开展、防疫要求、各项工作检查验收等,现教师大多是“工具人”基本7点上班,6点下班,外加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学习写作、家校沟通等,教师睡眠时间普遍不足7小时,且睡眠质量不尽人意。休息日也时常安排了培训、进修、加班等;2.标准要求高,双减要求减负增效,让社会、家长将望子成龙的强烈期望全部转化为对校内教师的要求。同时随着网络的发达,信息公开化,竞争愈加激烈,社会要求及教师自我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所不能”。然教师的劳动付出和教育成果往往很难成正比,导致家长不理解、不认可,质疑攻击,使得教师产生自我怀疑、否定,在工作中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心理上患得患失,从“不敢为”到“不能为”最后“不作为”。3.保健意识差,繁重的教学工作让教师身心俱疲,强烈的责任心让教师轻伤不下火线,知识分子的清高让教师难以启齿自己的郁闷与病痛,单一的社会交往让教师生活与工作界限不清,这些让教师健康意识淡薄,不能清醒认识自己的病症。
  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专业的心理筛查与培训。政府关心教师健康,每年组织体检,建议在体检中加入心理健康筛查或心理测量等相关项目,为教师建立档案,帮助教师早发现、早治疗。当遇到教师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完整清楚地记录其教学情况以便及时阻止不良影响的发生。其次,鉴于市场上专业心理师难求,建议区级学校联盟,安排专业的长期的个性化的公益心理健康咨询、培训及辅导等,助力医患彼此建立信任感,利于教师正视自身问题,医生对症下药。
  2.家长与社会的支持合作。社会面要教师维护合法权益,多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积极优化学业质量评价体系,让家长转换思想,多关心孩子的情绪,与教师多交流,积极参与,理解支持教师进行“全人”教育,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教师,统筹安排工作,合理科学完善评价机制。学校管理人员也应该在发现教师心理问题时,动态调整其教学工作量,创建积极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及时帮助其解决当下问题。
  3.教师的认识能力提升。教师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过专项培训、专业辅导等,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积极为自身健康而努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增强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教师要正确理解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合理解决工作中发生的各种矛盾。教师要学会妥善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对于心理疾病,教师要学会正视,不讳疾忌医,做好自我调节。教师还应主动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要规律生活、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培养爱好等,以此激发对生活、生命的热爱。

主办单位

  区教育局

会办单位

  

答复内容

  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仅是教师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教师良好的健康水平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形成,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保障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维护教师职业权益的重要体现。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职业满意度,激发教师的执教热情和奉献精神,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构建教师身心健康保障的长效机制。区教育局应当将教师健康保障工作纳入工作实际,切实推进教师身心健康保障工作。一方面,为增强教师身心健康保障工作的实效性,应当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保障的规范性文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主体和基本的运行模式,使教师健康保障工作有据可依。另一方面,为强化教师身心健康保障工作的可操作性,应当在相关规范性文件中明确教师身心健康保障工作的领导体制、经费保障、具体措施和监督机制等内容:首先,要把保障教师健康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亲自抓,切实协调好有关部门和单位,为保障教师健康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其次,经费保障是落实教师健康保障措施的物质基础,应当协调有关部门,为缓解教师身心压力的各项措施提供经费保障;再次,应定期组织与教师健康相关的专项调研,关注和了解教师身心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完善和改进保障措施;最后,应当明确教师健康保障工作的监督机制,明确奖励和处罚措施。
  二、以人为本,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完善教师健康检查制度,每年一次定期对教师身体进行全面健康检查,逐步提高检查经费标准,起到预防和及时治疗的积极作用。要逐步注重对教师心理问题的检测和筛查,加强教师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借鉴企业的员工EAP服务模式,聘请第三方EAP服务机构,为教师提供专业、保密、安全的一对一心理服务。二是进一步完善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和考核机制,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应注重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综合评价指标,做到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等。三是改进教师的管理方式,建立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并维护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群体活动,增加健身、保健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形成教师健身运动热潮并持之以恒。五是加强学校后勤与保障管理工作,增强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减轻教师生活压力和负担,为其解除后顾之忧。
  三、落实教师身心健康保障的具体措施。一是普及教师身心健康知识。以学校为单位,定期购买身心保健方面的书籍供教师阅读和学习,让教师有选择性地学习健康保健知识,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当至少举办1场健康讲座。要将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方式灵活化,不仅要注重心理问题的疏导,还要注重心理问题的前期预防和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二是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教师职业发展渠道的通畅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是预防和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专业培训、学术研讨、学访考察等活动;要为教师学术沟通和专业竞赛搭建平台,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岗位竞赛、优秀教师评选、典型教师培养等评优活动;要为教师搭建展示和学习的平台,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先进事迹报告、经验推介等宣传活动。三是丰富文娱活动,打造健康体质。采取措施丰富教师的文娱生活,如定期举办各项文艺汇演、才艺展示、教师趣味运动会,组织各类教师兴趣社团,建立教师健身娱乐室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体育运动,培养教师对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养成积极锻炼、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四是舒缓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由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等构成。除工作压力外,生活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多方参与。定期举办教师家庭成员参与的校内活动,正确引导媒体舆论,大力倡导尊师重教风尚,增强教师的社会自豪感,创建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大环境,都能有效舒缓教师心理压力。
                        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

答复日期

  2023年6月13日

 

 

电话:0510-83598637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文惠路8号

备案号: 苏ICP备09100111号   版权所有:政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员会

无锡市互联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